来源:-3-10日《烟台日报》04版
大小新闻客户端3月10日讯(YMG全媒体记者赵巍巍通讯员栾钦程于虹双闫振华宫顺强鲁佳乐摄影报道)春回暖大地,万物齐复苏。果农抢农时,果园焕新姿。
3月7日,栖霞市蛇窝泊镇大帽顶村老果园改造提升和示范园建设工作正式开工。在果园里,挖掘机正在来回作业、果农们手持油锯向一棵棵苹果树“开战”,一幅整齐、宏大的“伐旧建新”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近年来,栖霞市一些果园“老龄化”严重,产量下降、质量提升难,制约着苹果产业发展。栖霞市把老劣果园改造当作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重要工作,积极引导果农改造老劣果园,大力推广苹果新品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蛇窝泊镇积极发动,强抓农时,锐意推进苹果产业革命。
前几年,蛇窝泊镇先后将南榆疃村、文石村打造成“强果富农”样板村,共将亩老果园“返老还童”,在全镇范围内反响强烈。
今年,蛇窝泊镇全力推进老劣果园改造,将果业转型升级这场“果业革命”进行到底,对以大帽顶村为中心的亩老劣果园进行“更新升级”。
据蛇窝泊镇镇长林向阳介绍,在改造过程中,蛇窝泊镇坚持政府扶持引导、村党支部组织发动、农户全员参与,统一伐树、统一购苗、统一翻地、统一规划,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稳妥快速高效推进老劣果园改造。栖霞要突破发展,离不开苹果产业的支撑。
全面落实烟台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栖霞市坚持市镇村三级同频共振,按照伐老建新、“三改三减”等技术路径,年栖霞市计划改造老劣低效果园12万亩以上,达到改品种、提品质、靓品牌的目的。
苹果“伐旧建新”引擎轰鸣,樱桃“提档升级”也马不停蹄。
3月8日,一场推介樱桃新品的“农村产业振兴示范项目会”在栖霞市庙后镇的丰卓联合社樱桃技术大讲堂举行。庙后镇党委书记李岱晨亲自上阵,讲解“樱桃产业发展”这堂技术课。听众是33个村党支部书记和镇选聘的技术推广员。樱桃产业是庙后镇种植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现如今,樱桃产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一是树老品种老,种植模式落后;二是防御自然灾害风险差,花期遭遇倒春寒着果少,膨大期下雨易裂。如何让樱桃这个“致富果”继续鼓起果农的腰包?庙后镇给出了樱桃产业“提档升级、更新换代”的发展路径。
路再好也得靠引导。今年,庙后镇创新推广方式,把示范园建在群众身边,先行在后许家、上林家等10个村打造“一亩樱桃示范园”,村里自筹资金建设防雨棚,镇上免费给村提供7个品种棵樱桃苗木,示范引导果农,也让果农足不出村就能学到樱桃种植新技术。
会后,大家参观丰卓联合社樱桃示范园大棚。下庄村村支书范作华和村技术员林胜春,围着“一根杆”樱桃树研究个不停。“这棵树结了个果,大约能下3斤樱桃。”林胜春一口气把面前树上的樱桃逐个数了出来,还算出一亩的毛收入能达到“八九万元”。算过账后,他告诉村支部书记说:“一亩樱桃能卖上5万就赚钱。这个可行!”
确实,新品种、新栽种技术不容小觑。据在丰卓联合社工作的鸿顺农业技术人员鲁鹏介绍,丰卓组培新品樱桃苗木,具有丰产、抗病、土壤适应性强的特点,而且以“一根杆”模式栽种亩产可达-斤,是传统种植模式的2倍多。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后许家村,三座樱桃大棚已拔地而起,村党支部副书记王义喜正带领着村民们热火朝天地犁地挖坑,栽种刚从丰卓联合社拉回来的樱桃苗。“现在,樱桃大棚起来了,民宿也整好了,咱百姓的好日子就在前头!”王义喜对后许家村的未来心生憧憬。
责任编辑:赵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