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石家庄哪家医院好 https://news.sina.cn/gn/2017-04-26/detail-ifyetxec6600750.d.html 12月7日,由财视传媒主办,未来图灵、尚品新消费、未来企业家俱乐部、传播达人汇联合主办的“未来发布峰会—暨‘赢在新消费时代’国民品牌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科幻作家、童行学院创始人郝景芳做了主题为“元宇宙和教育公平”的演讲。
“我心目当中的元宇宙是什么?元宇宙的未来在哪里?”演讲伊始,郝景芳就为自己接下来的一席话定下了基调。
在郝景芳看来,元宇宙,并非当下的某一天突然降临,而是长时间以来渐进式进入人们生活的。例如《动物世界》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看到远在非洲草原上的羚羊、北极陆地上的北极熊等的影响,用最粗糙的技术在电视上呈现出来关于这个世界的图像。而到今天,元宇宙只不过是技术更加发达了,我们能用三维立体、带交互的技术去呈现世界。因此,郝景芳认为,技术的改进是一点一点的,但元宇宙早就有它的前身存在。
而郝景芳对元宇宙的兴趣,则完全来自于她以往的教育经验。
当年博士学业结束之后,郝景芳便在中国教育基金会工作,做了很多下基层的课题。在这其中,她看过很多家徒四壁的山村学生,并深刻的认识到山村孩子的教育资源与大城市的教育资源,比如博物馆、艺术馆、科学实验室等相比,两者之间的距离是无法跨越的。所以从年开始,她就一直在做关于儿童虚拟世界创造计划相关的工作。她在其做的虚拟学院里面设计了很多教室,像学院大厅、天文教室,还有动物、植物、艺术教室等等。并且她还设计了虚拟人——樱桃舰长,希望通过训练其不断学习去教孩子知识、引导孩子思考等等。
她认为我们不应将元宇宙过分妖魔化,元宇宙应该分成年人的元宇宙,以及适合孩子安全探索、以学习为主的元宇宙。在她看来,技术并不可怕,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并不是对立的,未来并不可怕,我们真的把这些技术用到美好的地方,未来就是美好的。
以下为郝景芳的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话题贴了一点比较热的词元宇宙,我更多是从自己做教育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心目当中的元宇宙是什么?元宇宙的未来在哪里?
我为什么对元宇宙感兴趣?其实我自己对元宇宙这个概念感兴趣,已经好几年的时间了。一方面大家也会知道像科幻作家对未来是比较敏感的。我其实真正在小说里面探讨“虚拟世界、数字经济的经济体系、数字资产到底如何定价的?”这个问题是13年前,我出版的《流浪苍穹》就讨论这个问题,虚拟经济里面数字资产如何定价?当时为了讨论这个问题构造了两个世界,一个认为一切都可以定价,另外是像虚拟资产这是人类可以共享的。当时我在学校上研二,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写了小说《流浪苍穹》,这是13年前的事情。科幻作家对这个事情很早就有感知,并开始讨论,那时候停留在脑子里面,空对空地探讨一些理论问题,可是我今天要分享的是实实在在正在做的一些跟元宇宙有关的事情。
首先元宇宙是什么呢?我自己完全不觉得元宇宙是某一天突然降临了,降临了之后本来好好生活着,就从那一天开始所有人脑子上插着管,或者所有人同时戴着眼镜进入一个虚拟世界,这不可能。任何技术都是渐进式进入到我们生活的,技术的改进是一点一点来的。所以我其实觉得元宇宙早就有它的前身在。我们今天说元宇宙是什么概念,很多人足不出户,把整个世界带到你面前,你在家里面可以感觉非常真实,好像去夏威夷度假等等。我说这种概念一点都不新,最早的元宇宙是什么呢?
我自己对元宇宙的定义,就是一个更加发达的数字世界。我们今天已经生活在一个数字世界里面,元宇宙可以把它更加逼真,用三维立体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最早的元宇宙是什么,不要把它想的那么神秘、那么可怕,甚至妖魔化元宇宙。最早的元宇宙是动物世界,足不出户,把整个世界带到你面前。谁看过非洲草原上的羚羊?谁去过北极看过北极熊?我们从小在动物世界,在电视上看过。所以动物世界是那时候用最粗糙的技术在电视上呈现出来关于这个世界的图像,元宇宙只不过是今天技术更加发达了,我们能用三维立体,带交互的这些技术去呈现一个世界,其实没有那么神秘,而且这个事情是一定会到来,不依赖大家喜欢不喜欢它,一定会到来。只不过当我们呈现技术更加逼真,连接更快,会叠加在现实当中,我们以后在大厅里面有很多虚拟呈现,与我们的世界更为交融,但是这件事情没有很可怕,并不是说我们进入数字世界,就不生活了,而是说这样的数字世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帮助我们更好连接物理上不可跨越的世界。所以我自己对元宇宙的兴趣,完全来自与我对教育的经验。
我读完博士之后,在中国教育基金会工作,我们做了很多下基层的课题,也会去到乡村幼儿园、小学回访小女孩,她们家里家徒四壁,没有任何的玩具,小女孩可以看4个小时的电视,很多留守儿童在山村生活,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弱。教育资源不均衡,在我们国家是一个现状,而这种物理距离,就是这个孩子生活在山村里面,与大城市的教育资源,比如说博物馆、艺术馆、科学实验室,与这些好的优质教育资源的距离是无法跨越的。
所以我对元宇宙的定义,就是去跨越你没办法跨越的物理距离,把那些你没有办法在现实世界中均衡化的资源,通过元宇宙的方式进行均衡。
我从前几年一直在想,我们能不能在数字世界建立一个对每个孩子开放平等,有优质教育资源的虚拟学校呢?我们知道现实中的好学校就那么几所,资源非常集中,优质教师是非常稀少的。那种集中而稀少的资源,在现实世界不可能全国平分,入学是很内卷。但是如果是一个元宇宙学校,理论上是可以无限开放,你开放给多少学校,边际成本都是0,我们就可以让所有人都进入到这个学校。
所以年开始,我一直都在做儿童虚拟世界创造计划,我觉得儿童自适应学习虚拟世界的趋势不可阻挡,一定会来,而且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才能带来教育的资源均衡。我当时幻想做一个儿童虚拟世界,我们今天讲元宇宙、游戏化的界面、真正的虚拟人等等,它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带进去,自主学习、好奇、探索有温暖的环境。所以我在那个时候一直在幻想,在小山村的孩子,可以在家里面一下子进入到虚拟学院,与虚拟学院的老师进行对话、有虚拟学院的同学与他进行对话等等,我那时候在畅想这件事情。
所以后来做了现在的APP,这是元宇宙的0.1版本,因为目前还没做成3D立体沉浸式。我们今天讲元宇宙,一般都认为必须得是一个三维立体沉浸式,我们做的是平面,在手机与Pad上,但是我们整个理念都是元宇宙理念,因为我们在虚拟学院里面设计了很多教室,像这样的学院大厅,这是天文教室,还有动物、植物、艺术教室等等。在这样太空学校里面,小朋友可以拜访历史上的任何大师,学校里面教授都是爱因斯坦之类的,我们不用找清华、北大特聘教授,我们语文课是李白与莎士比亚上的。所以我觉得数字世界就是充满各种各样可能性的世界,在数字世界里面这种虚拟人物、场景、环境,可以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畅想可能。
这是我自己的虚拟人——樱桃舰长,我自己的理想目标是想把它做成一个虚拟人,现在也是0.1版本。之前都是由我自己在后边扮演,所有的樱桃舰长课是我自己做的,答疑也是我自己一条一条语音回答的,因为AI技术在回答小朋友问题、与孩子对话这些方面做不到非常聪明,我自己先来扮演这个角色,未来希望训练AI能够不断学习,怎么去教孩子知识、怎么引导思考、怎么样回应对话等等。孩子们是非常好奇的,向全网小朋友开放答疑,可以进入到非常大的对话语料库。
还有一个事情是我们一直在做的,我们给乡村学校输出课程,我们把自己的课程做的非常快速好上手,这样就可以给到山村学校的老师,让他们可以给孩子上科学、人文、艺术的课程,这些课程对于很多乡村学校来说,他们完全没有教研能力,学校没有专业老师,所以我们做的课程都容易上手,包括视频、课件讨论等等,希望能在那些学校落地。
我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在那些学校,我们将来不仅仅能落地一个课程,让孩子可以看视频,看课件,我们还能用3D投影的方式,让孩子可以做虚拟实验。现在技术上是可行,3D全息投影,小范围可以做到成本不是很高,有几个灯可以投影出设备,你甚至可以与它发生交互,我希望在乡村学校我们给到这些虚拟设备,这些也是混合现实,也是在我看来的元宇宙。乡村的孩子们,就会发现其实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对知识兴趣是跟城市人一样的,越到成年人差距越大,他们那边的成年人就已经不感兴趣,但是乡村孩子都非常喜欢,喜欢宇宙、喜欢艺术、喜欢动手,画的画都很漂亮,而且这些孩子特别可爱,你看着他们就会觉得心都化了,给到他们艺术的课、关于文明起源的课,他们有时候兴趣比城市的孩子还大,城市的孩子有时候资源太多了,资源冗余,你带他去博物馆,可能都懒得出门,但是对于乡村孩子来讲,稍微有一点资源就高兴得不行了。
所以接下来我的梦想是什么呢?给广大孩子建设温暖和包容的元宇宙。很多时候我们大人一谈到孩子在互联网上,孩子使用APP、pad就会非常担心,也有点妖魔化,担心孩子沉迷于网络,沉迷于游戏等等。所以我们把孩子的很多东西给禁了,可是实际上现在这代孩子他们是成长于数码产品,他们成长于互联网世界,我们确实不应该让他们沉迷于游戏,确实不应该让他们看太多成人短视频、剧,可是我们真想把他们完全隔绝于互联网,隔绝于数字世界,也是不现实,也是不太合理。12岁以下孩子,完全不让他们上网吗?不现实,但是现在互联网上没有能够给孩子营造儿童生态,如果所有元宇宙都是沉浸式的宇宙,让7岁孩子与成人进入的是同样的元宇宙,说实话我自己觉得不太安全,不仅不太安全,而且有非常多有害东西。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元宇宙也要分成能够给孩子进去,安全的探索元宇宙,还有成年人的元宇宙,我自己想要做的就是给小朋友的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里面是以学习为主,积极健康内容为主。所以我其实就是想要去做一个这样的虚拟学校,它能够有更加完备的虚拟学校的体验,甚至是将来我们把它做成3D立体全息式,能够全景式体验,我们现在做的课程产品可以在Pad上做实验,一些物理实验、艺术创作,都可以在Pad上完成。将来可能是一个3D全息,我们真的有立体的实验装备,可以在虚拟学院里面做化学实验,观察一些原子、分子,这些都属于很多孩子平时日常生活里面完全没有的体验,我们完全可以在虚拟学校里面做更智能的虚拟老师技术,像我刚才说的把樱桃舰长做一个虚拟人,可以训练更多老师给孩子讲解,回答孩子的问题,还有更普惠的落地推广方式,这会涉及到一些设备。其实这些内容的推广,都不需要特别昂贵,但都需要一些终端装备,需要全社会人一起来做。
最后我想做一点虚拟人与真实人,这个事情我们也是妖魔化。说虚拟人,好像AI要把我们杀灭,把我们取代。AI是学习人类的很多方式,按照我们的方式进行功能处理,比如对话等等。比如说像我给孩子们回答问题,我只回答线上社群的问题,几个月答个孩子,答不过来了,如果全天下小朋友都有问题,根本回答不过来,但是AI老师背后有很大的知识库,学会这样的对话方式、引导方式,它其实可以回答很多的问题。我们在学校里面,任何的再好学校,一个班里面1:50师生比,这个老师不可能辅导到每一个学生,老师在台上讲,靠学生自己悟、自己练习,然后考试,但是有AI老师,孩子哪儿不懂,AI老师可以一对一答疑。特定范围的自然语言处理问答,现在的技术是可以做到的,是可以实现的,它其实最主要的能够实现一对一个性化的学习与辅导,这是我们现在教育里面无论如何都完不成的,在最好的学校也完不成一对一个性化的辅导,它只能靠AI老师来完成。真的老师会不会被取代呢?也不会,真的老师也很重要,跟同学真实在班里互动很重要,真人老师带着大家一起问答、讨论、做小组活动等行为。
所以我觉得从落地层面思考问题,从应用层面、需求层面去思考问题,会发现技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应用,要把技术用到善的地方,用到真正能够带来社会美好的地方,AI与人不是对立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也不是对立的,未来并不可怕,我们真的把这些技术用到美好的地方,未来就是美好的。谢谢大家!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