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契诃夫只恋爱不结婚,初恋为引他重视,故意 [复制链接]

1#

契诃夫,俄罗斯短篇小说巨匠,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代表作《变色龙》收入初中语文课本。

01没有爱,没有阳光

年4月,一个风雨潇潇的夜晚,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利火车站里弥漫着离愁别绪,亲友们正在为安东尼巴甫洛维奇契诃夫送行。

自从获得普希金文学奖后,赞美和诽谤就相约而至,既有人争先恐后大献殷勤,也有人挖空心思对他的作品攻击质疑。苦闷之下,他生出了长途旅行的想法。

读过普希金的《致西伯利亚囚徒》后,契诃夫决定去万里外的萨哈林。作为新一代俄罗斯作家,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去了解流放犯人的苦难。

旅途艰难,而健康又一向不佳,即使是医学出身,他也对自己的肺病无能为力,咯血是常有的事。候车室里,因为担心,妹妹玛丽难过落泪,她的好友丽卡米齐诺娃则眼含泪珠,强颜欢笑。

契诃夫与丽卡米齐诺娃

与契诃夫的相识历历在目。

那天,丽卡去玛丽家做客,在前厅等待时,因为“长得顶绝美丽”,很快吸引了玛丽的兄弟们。契诃夫也不例外,他在楼梯上来来回回地走,借机把丽卡看了个够。迷人的五官,妩媚的灰眼睛,美丽的灰色卷发,简直就是俄罗斯神话中的“天鹅皇后”,他几乎要出神了。

和契诃夫全家相熟后,丽卡成了他们家的常客。她只有19岁,和玛丽在同一所中学教书,不仅会好几门外语,还有唱歌天赋,她的梦想是成为演员或者歌唱家。

丽卡(2排左二)与契诃夫(前排右一)和他的家人

“轻盈、聪明、天真、可爱、青春”,丽卡的追求者众。然而,不知不觉中,契诃夫已经占据了她的心。

他比她大10岁,英俊、幽默,淡蓝色的眼睛深邃而充满智慧,还有他无与伦比的才华,任何一个文艺少女,都无法抗拒。艺术是一把钥匙,轻而易举地打开了她的心灵。

送别契诃夫后,在苦涩和惆怅中,丽卡饱尝着思念的滋味。

与此同时,契诃夫在萨哈林走访,与木板房里、矿井底下的每一个苦役犯交谈,监狱的残酷行为,妇女儿童的恶劣生活条件令他义愤填膺,他决心要揭露社会的丑恶。

《萨哈林旅行记》契诃夫著

半年后,契诃夫终于踏上了归程。回国后,不顾长途劳累,他开始收集小学课本和教学大纲,准备寄给萨哈林监狱那些失去教育的孩子们。

丽卡得知后,主动请缨,以送教学大纲为由,她给他写出了第一封信。

在信中,她絮叨自己的咳嗽,说自己的信胡言乱语毫无文采,一定会令他气恼,然而,“让您气恼会让我开心”,完全是恋爱中少女顽皮的口气。她称他“著名作家”,落款是“杜马的抄写员”(“杜马”即“议会”,丽卡在莫斯科杜马兼职做抄写员)。

两天后,契诃夫的回信到了,他称赞丽卡的信“非常得体,不卑不亢,一看就是来自一个上流社会的人写的”。

小说家的敏锐与直觉,让他看到了文字背后的情愫。瞬息间,心花开遍。毫无疑问,他是愉悦的,她非凡的美早已令他倾倒。信末,作为回应,他含蓄地称她为“我心灵的凶手”。

那时,他正创作监狱题材的小说《第六病室》,笔下的黑暗和腐朽令人窒息,他曾向朋友抱怨,“因为没有爱情,所以写得很痛苦,就像窗户里没有阳光”。

丽卡的信,让折磨人的冬天变得可爱和温暖起来。

02我们的醋栗熟了

彼此心照神交,书信和见面增多,感情迅速升温。

在信中,契诃夫激情四射,“请允许我,丽卡,陶醉在你的呼吸里”,“我等待着你的到来,像沙漠游牧民族盼望水一样,我为你不在我身边而感到惆怅”。

得知丽卡生病后,曾经是医生的他,事无巨细地叮嘱:“鲜奶不宜大口喝,煮熟的肉不比油煎的好,软面包不如硬的好,少说话,别叫喊……”

他把爱情的鼓舞和火焰带到创作中,于年完成了小说《第六病室》。

这是一篇声讨沙俄政权的檄文,看似荒诞的描写,实则勾画出凝重的现实。

小说发表后反响巨大,还是青年的列宁读后,说自己受到了强烈感染,契诃夫由此迈进了世界作家的行列。

甜蜜的絮语令丽卡感动,她经常从莫斯科来到他居住的梅里霍沃,他们甚至提到了结婚。

在信中,丽卡情难自禁:“我每天都要在日历上划去一天,距我无上幸福的日子还剩天!”

他的每一事每一物,都是那样可爱,他的一举一动,左右着她的心情。

意外的是,契诃夫的回信无异于浇了一盆冷水:“这让我很高兴,但是否可将这无上幸福的日子推迟两三年?”

热情过后,他只想“成为一个自由的艺术家”,享受无数崇拜者的簇拥。他对他的出版人说:“我不想结婚,我想当一名坐在漂亮的工作间里,置身于一张大写字台前的秃顶小老头。”即使那时,丽卡就住在他的家中。

“您渴望安宁,希望心情舒畅,愿意有人坐在您的身旁,而您自己却不肯对任何人哪怕向前迈出一步。”得不到明确答复,伤心之下,丽卡退出了契诃夫的生活。

可是半年后,她突然收到他的信,他兴致盎然地告诉她“醋栗熟了”,他请求“金子般的,珍珠般的和天鹅绒般”的丽卡能够给他写信,“哪怕是几句骂人的话”。

当他再次提到“我们的醋栗熟了”,向她倾诉“很冷,丽卡,很糟”,并积极策划见面的时间、地点时,丽卡受到鼓励,回心转意。

丽卡与契诃夫

然而,契诃夫只有在笔墨中柔情蜜意:“我像大老粗一样毕恭毕敬地吻你的香粉盒,并且羡慕你的旧鞋子,因为它们能够天天见到你。”现实中,他竭力克制感情,面对丽卡的执著,他总是及时抽离。

他的态度,时而热情时而冷淡,总是用半嘲讽、半幽默来掩饰自己,他的口中,她变成了“发酸了的醋栗”。

他的捉摸不定,他的“低调的怜悯”和“完全的漠视”让丽卡失望难过,她“像一根两头点燃的蜡烛,拼命糟蹋自己”。

为了引起契诃夫的重视,她故意与契诃夫的一位作家朋友来往密切,她满含幽怨对契诃夫说:“有什么办法呢?您反正总会避开我,把我推给别人的。”

一时冲动注定是悲剧,与作家私奔巴黎后,丽卡不久便被抛弃,在异国他乡,她独自生下女儿,随后,女儿夭折。

在信中,她痛苦地对契诃夫说,“不得不说,这一切都是您的错”。

她对他依然有着深深的感情,她恳求他,“为了能够出现在您家里,坐在沙发上和您聊上十分钟,我愿牺牲一半的生命”。

可是契诃夫无动于衷。

丽卡绝望了,“我很快会得肺病,见到我的人都这么说。在临死之前,如果您愿意,我可以在遗嘱中写明我的日记归您所有,您能从我的日记里获取很多写作小说的素材。”

的确,后来,她从《跳来跳去的女人》《阿里安德娜》里,都认出了自己。

03海鸥飞翔

丽卡的不幸成为绝佳的素材,年,契诃夫把自己关在庄园里创作剧本《海鸥》,主人公妮娜的遭遇正是丽卡的真实写照。

一年后,《海鸥》在彼得堡亚历山大剧院首演,那一天,坐在观众席中,丽卡泪流满面。

话剧《海鸥》剧照

遗憾的是,种种原因,演出惨败。巨大的打击令契诃夫的健康每况愈下,在朋友建议下,他搬到气候温暖的雅尔塔休养。

孤独中,回忆的闸门打开,在对丽卡的想念中,他创作了小说《醋栗》,那曾是他们之间的暗语。

在信中,他向她倾诉:“丽卡,我在雅尔塔很寂寞。我不是生活着,而是勉强地生存着。别忘了我,哪怕偶尔写封信来。我错失了健康,就像错失了您。”

丽卡很快寄来了自己的照片,背后写着:“不论我的将来是光明,还是黑暗;不论我的生命是否就要毁灭,从此销声匿迹,我只知道一点:在彻底走进坟墓以前,一切都属于你!”

可惜,情感和岁月已被撕成碎片,他们回不去了。

年,莫斯科艺术剧院决定重拍《海鸥》,契诃夫受邀观看彩排。舞台上,妮娜的扮演者、漂亮的女演员奥尔加克尼佩尔吸引了他,不顾大厅里阴冷潮湿、寒气逼人,他一直看到终场。

契诃夫与奥尔加克尼佩尔

这一次,《海鸥》大获成功。赞扬和美誉连续不断,“飞翔的海鸥”成为剧院的标志,从这一部剧作开始,契诃夫被称为“天才剧作家”。

不久,莫斯科艺术剧院赴雅尔塔演出,庆功会上,以未来女主人身份出现的,正是克尼佩尔。

和与丽卡相处一样,契诃夫只把钟情和殷勤付诸通信,只要提到婚姻,他便退缩搪塞躲躲闪闪。

两年后,在克尼佩尔再三催逼之下,41岁的契诃夫终于走进教堂。而那时,他的健康更加恶化了。

得知契诃夫结婚后,丽卡与他中断了通信,不久,她嫁给一位导演,移居法国。

如契诃夫所愿,“妻子要像月亮一样,并不是每天都升上我的天空”。因为养病,他离不开雅尔塔,而克尼佩尔,同样放不下莫斯科的舞台,他们靠通信维系婚姻。

在妻子的催促声中,契诃夫不顾健康为她创作剧本。年春天,《樱桃园》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契诃夫再次病倒了,作为医生,他知道,死亡不可避免。

三个月后,一个宁静而闷热的夜晚,喝下一杯香槟酒,44岁的契诃夫在德国停止了呼吸。

契诃夫

归葬莫斯科公墓时,丽卡来了,她一身黑衣,眼含泪水,对人们的询问,均以沉默作答。

契诃夫去世后,亲友们都在撰写回忆文章,而她没有写只言片语,只有过去的书信还在讲诉着遥远的故事。

略显悲哀的是,契诃夫早在信中说过:“丽卡,我热恋的并不是你,在你身上,我所热爱的是我往昔的痛苦和失去的青春。”

可是对丽卡来说,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八九年,既是她失去的青春,也是她的一生一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