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41岁的王亚平已顺利进入天和核心舱,开始在太空进行为期半年的工作。
这是中国14亿人的梦想,也是地球上几十亿人毕生都无法实现的奢望,而王亚平却像嫦娥一样,飘向了太空,在浩渺的宇宙中,体验着别样的人生。
而早在四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期间,二十多岁的王亚平就已经是一名资历雄厚的飞行员了,并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通过了各种考验。
而太空之旅,王亚平已经是第二次尝试。
她说,在地面的时候,祖国是家,太空是梦;在太空的时候,天宫是家,祖国是梦。
王亚平
01.
年,王亚平出生在烟台市福山区一个小村子里,一个带有明显胶东风格的农家院落。
由于父母都是农民,生活比较贫困,仅以一些樱桃树为生,父母间或也做些小买卖来贴补家用。
王亚平是老大,家中还有一个妹妹。她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女孩,不但长得漂亮,还特别好强,能吃苦,不怕累,学习成绩一直拔尖。
不仅如此,她还爱好体育,从上学开始,就一直参加各种运动会,尤其擅长长跑,高考时本打算报体校,却因为个子不够高而落选。
高考那年,17岁的王亚平见很多同学都去报考女飞行员,由于名额有限,竞争非常激烈,她并没打算报考。
然而,由于没抱太大希望,反而在考试的各个环节特别放松,竟然一路畅通地走到了最后,成为37名女飞行员中的一员。
经过两年的训练,有七名队员被淘汰,而她一直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不但完成了大学的全部课程,还接受了飞行训练,并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了业。
工作后的王亚平,依然以不服输的个性,和勤奋的努力,扎扎实实地练习飞行技术,连续两年考试都是第一名。
在一次次的演练中,顽强的性格和过硬的本领让她脱颖而出,在汶川地震和年奥运会上,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不但得到认可,也收获了一次次的嘉奖。
02.
被选为女航天员后,王亚平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私自提高了锻炼强度。
由于女性在体力上弱于男性,为了减少差距,不掉队,不拖后腿,她每天都会在固定的训练时间完成后,自己再多加一些训练。
为了适应太空的生活,他们需要在失重水槽中模拟训练,每次都在四个小时以上,有时会超过六个小时,巨大的体能消耗,丝毫不亚于跑一次全程马拉松。
而水下的训练,更为艰难,仅服装里面和外面就相差四十千帕的压力,每个人都要先克服服装的阻碍后,才能做其他动作,体力会被全部耗尽。
每次训练完,全身都会不受控制地剧烈抖动,连一双筷子都拿不住。
最难的是离心机的训练,人们通常坐过山车时,当速度达到一定程度,一般情况下,在风力、压力的作用下,身体会承受两倍的体重,让人很难承受。
而一旦进入离心机,就相当于八个身体的重量压下来,压得人脸部都变了形,呼吸极为困难,眼泪会汩汩而下,这些反应,都不是人所能控制的。
超强度的训练,让王亚平变得越发消瘦,为了训练,即使过节,她也是在训练中度过的,而错失了与家人的团聚。
王亚平
她认为,自己只有不断提高体能,才能像男飞行员一样克服从地球到太空这种环境巨变,和极大的反差。现在付出得越多,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即使在离心机里承受着八倍的重力加速度;即使快要窒息,脸已经被压得完全变形,她也没有一丝一毫的退缩。
王亚平喜欢自己的工作,喜欢在天空那种失重的感觉,喜欢在太空回望地球、自由行走。
那些美妙的感觉,那些难忘的瞬间,都让她深感人类的智慧,祖国的强大,和宇宙的深奥。
而家人一开始是不同意她报名航天员的,认为到地球外面去太危险了。
父亲还心疼地说:“你在地球上飞一飞就行了,跑到地球外面多危险?”
然而,她一脸坚毅,志在必行,家人了解她的倔强,只要她决定的事,是没有人能改变的。
03.
24岁时,王亚平与赵鹏相识相爱。
赵鹏也是一名飞行员,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从小就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能吃苦,不怕累,两个优秀的年轻人一见钟情,互相倾慕,结为了夫妻。
王亚平和老公赵鹏
他们平时都很忙,又不在一个地方飞行,单位相聚数百公里,只能偶尔在空中相遇。
当他们发现那架擦肩而过的飞机是自己最爱的人在驾驶,便用特殊的喊话方式向对方问候。
由于聚少离多,而王亚平又在年登上太空,牺牲了自己生儿育女的计划,他们在婚后多年才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如今,女儿已经六岁了,面对即将半年的分离,她对女儿特别牵挂,放心不下。
而年幼的女儿更是离不开妈妈,在王亚平训练期间,她就经常哭着找妈妈,实在熬不过去,就由姥姥带着来到妈妈训练的地方看上一眼,再依依不舍地离开。
为了让女儿在自己离开的时候能过得更好,也让自己能放心离开,她特意带女儿去看了一部关于女飞行员和女儿的电影,让她学会勇敢、独立、坚强。
她还给女儿布置了任务,让她在家替自己照顾好姥姥姥爷。
还要求女儿把学习提上一个新的高度,等着自己回来检查。女儿也告诉妈妈,一定要摘很多很多星星回来。
提起妈妈,女儿是自豪的,她为妈妈是一名太空老师而骄傲。
王亚平和女儿道别
04.
年,王亚平第一次登上太空,为全国八万多所中学的六千多万师生进行了太空授课,成为一名太空女教师。
在课堂上,她做了很多实验,其中陀螺和水球的演示尤其精彩,课堂上的五个实验,唤起了学生们对太空强烈的渴望,在天与地的连线中,在地球与太空的遥相呼应中,再一次见证了太空的神奇。
因为失重,所以回到地面有些实验无法进行,只有在太空才能验证。她为孩子们带来了梦想,在他们幼小的心里种上了太空的种子。
孩子们说,是她给了他们梦想,让他们像毛毛虫一样沿着大树慢慢往上爬。总有一天,爬上去了,也会像她一样蜕变成蝶,实现太空梦想。
王亚平和学生合影留念
当王亚平在太空听到孩子们掌声传来的一刻,她特别激动。
她在太空游走的样子,轻盈又曼妙,宛若月宫仙子,又如英姿飒爽的女英雄。
她不但是一名体育健将,还经历了飞行人员艰苦卓绝的训练,才一飞冲天。
而王亚平的梦,是在年在电视机前第一次看到杨利伟飞入太空时种下的。十年后,她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
如今,她再一次来到空间站,带着全国人民的期盼,带着使命和任务,去圆自己的梦,国家的梦,人民的梦。
王亚平说,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你努力,总有一天你能触摸到它。作为年轻人,一定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王亚平
05.
我国的空间站,早已经不是原来的只能吃压缩饼干的时代了。
现在,航天员们有一百多种食物,可以一星期不重样儿。
衣服也有很多,休闲的,工作的,日常的,甚至节日还可以换新装,穿上喜庆的衣服,吃上丰盛的食物,满满的仪式感。
由于人体一直处在失重的状态下,面部不会下垂,而是像刚刚敷了面膜一样,水润,白皙,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
当被问到,升空的一刻有没有害怕时,王亚平说,她的心里只有责任、使命和圆梦。
自从年在电视机前第一次看到杨利伟飞入太空,她就种下了这个梦想,也一直向着梦想飞奔。
她会摘下星辰,为自己的女儿,为所有期待的中学生,也为千千万万的祖国同胞。
如今,她要带着更多的人实现这个梦想。
她说,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热爱,让我有勇气克服重重困难走到现在。
她心系人民,胸怀祖国,始终牢记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她是最出色的中华儿女,也是当代首屈一指的英雄豪杰。
--------------------------------------------------------
点赞、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资料来源:上游新闻;山东商报;看看新闻;南方PLUS。